![](https://coop.fcu.edu.tw/wp-content/themes/type-a/src/img/deco/dots.png)
![](https://coop.fcu.edu.tw/wp-content/themes/type-a/src/img/deco/dots.png)
![deco](https://coop.fcu.edu.tw/wp-content/themes/type-a/src/img/deco/dorball-white.png)
醫者的人文情懷 張德明院長的診間與人間思索
由逢甲大學春雨講座教授梁賡義院士召集主辦之「人文與科技大講堂」,繼琉璃工坊藝術總監楊惠姍、基隆社會處處長楊玉欣精彩的演譯人生之歌後,於11月29日邀請行醫40餘年的前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張德明蒞校,以「醫見人生」和逢甲大學師生分享其透過醫學視角深入探索人生意義、健康定義以及人際之間的微妙連結。
![張德明教授分享醫學視角下的人生意義,吸引逾200位逢甲師生參與並深受啟發。](https://s3.ap-southeast-1.amazonaws.com/web-content.fcu.edu.tw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12/02113811/%E5%BC%B5%E5%BE%B7%E6%98%8E%E6%95%99%E6%8E%88%E5%88%86%E4%BA%AB%E9%86%AB%E5%AD%B8%E8%A6%96%E8%A7%92%E4%B8%8B%E7%9A%84%E4%BA%BA%E7%94%9F%E6%84%8F%E7%BE%A9%EF%BC%8C%E5%90%B8%E5%BC%95%E9%80%BE200%E4%BD%8D%E9%80%A2%E7%94%B2%E5%B8%AB%E7%94%9F%E5%8F%83%E8%88%87%E4%B8%A6%E6%B7%B1%E5%8F%97%E5%95%9F%E7%99%BC%E3%80%82.jpg)
張德明教授分享醫學視角下的人生意義,吸引逾200位逢甲師生參與並深受啟發。
張德明教授是國際知名風濕病學大師,不僅以卓越的醫學成就揚名國際,亦因其對人生的深刻思索與細膩表達,成為跨領域的文化推廣者。他在演講中以德國哲學家魯道夫·克里斯托夫及不同宗教的人生觀點揭開序幕,並結合自身的人生經驗和從醫病互動中的體悟,鼓勵在場師生人生是如同一幅畫,需要用心去構圖,並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美好。
張教授引用世界衛生組織(WHO)的定義,指出健康不僅是生理無病,更包括心理與社會的安寧。他進一步強調,作為醫師,不僅需要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術,更須博覽群書,具備人文素養與倫理觀念,以全方位理解病患需求,真正實現「身、心、靈」的整合醫療。
除了頂尖的醫學專業,張院長還練就一顆貼近患者的心,並透過繪畫及個人創作,分享診間百態、人間見聞,在字裡畫間,都展現出他對生命的尊重和對生活的熱情。演講中,張院長展示了幾幅創作,並以一位八旬病患與家屬在診間的對話為例,展現了代際溝通的挑戰與溫情,述說許多患者與家屬因疾病而展現的愛與依賴。他強調,醫學並非冷冰冰的科學,而是一門關懷生命的藝術,並以達文西的「藝術與科學的結合」為例,呼籲醫療工作者既要專業精進,更要洞察人性與社會需求。
![張教授強調作為醫師要食人間煙火,不僅需要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術,更須博覽群書,具備人文素養與倫理觀念,以全方位理解病患需求。](https://s3.ap-southeast-1.amazonaws.com/web-content.fcu.edu.tw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12/02114801/%E5%BC%B5%E6%95%99%E6%8E%88%E5%BC%B7%E8%AA%BF%E4%BD%9C%E7%82%BA%E9%86%AB%E5%B8%AB%E8%A6%81%E9%A3%9F%E4%BA%BA%E9%96%93%E7%85%99%E7%81%AB%EF%BC%8C%E4%B8%8D%E5%83%85%E9%9C%80%E8%A6%81%E6%8E%8C%E6%8F%A1%E5%B0%88%E6%A5%AD%E7%9F%A5%E8%AD%98%E8%88%87%E6%8A%80%E8%A1%93%EF%BC%8C%E6%9B%B4%E9%A0%88%E5%8D%9A%E8%A6%BD%E7%BE%A4%E6%9B%B8%EF%BC%8C%E5%85%B7%E5%82%99%E4%BA%BA%E6%96%87%E7%B4%A0%E9%A4%8A%E8%88%87%E5%80%AB%E7%90%86%E8%A7%80%E5%BF%B5%EF%BC%8C%E4%BB%A5%E5%85%A8%E6%96%B9%E4%BD%8D%E7%90%86%E8%A7%A3%E7%97%85%E6%82%A3%E9%9C%80%E6%B1%82%E3%80%82.jpg)
張教授強調作為醫師要食人間煙火,不僅需要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術,更須博覽群書,具備人文素養與倫理觀念,以全方位理解病患需求。
![張教授透過繪畫作品及個人創作,分享診間百態與人間見聞,在字裡畫間,都是他對生命的尊重和對生活的熱情。](https://s3.ap-southeast-1.amazonaws.com/web-content.fcu.edu.tw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12/02113808/%E5%BC%B5%E6%95%99%E6%8E%88%E9%80%8F%E9%81%8E%E7%B9%AA%E7%95%AB%E4%BD%9C%E5%93%81%E5%8F%8A%E5%80%8B%E4%BA%BA%E5%89%B5%E4%BD%9C%EF%BC%8C%E5%88%86%E4%BA%AB%E8%A8%BA%E9%96%93%E7%99%BE%E6%85%8B%E8%88%87%E4%BA%BA%E9%96%93%E8%A6%8B%E8%81%9E%EF%BC%8C%E5%9C%A8%E5%AD%97%E8%A3%A1%E7%95%AB%E9%96%93%EF%BC%8C%E9%83%BD%E6%98%AF%E4%BB%96%E5%B0%8D%E7%94%9F%E5%91%BD%E7%9A%84%E5%B0%8A%E9%87%8D%E5%92%8C%E5%B0%8D%E7%94%9F%E6%B4%BB%E7%9A%84%E7%86%B1%E6%83%85%E3%80%82.jpg)
張教授透過繪畫作品及個人創作,分享診間百態與人間見聞,在字裡畫間,都是他對生命的尊重和對生活的熱情。
張院長也鼓勵在場年輕人「想到就做,永不嫌晚」,並以自己年過40再度求學的經歷,證明勇於嘗試能帶來人生的轉折。他引用美國詩人羅伯特·佛洛斯特的《未選之路》:「我選擇了人煙稀少的那條,而它使得一切因此而不同。」激勵聽眾勇敢面對未知,開拓屬於自己的道路。
張德明教授以豐富的醫學經驗、哲學視角和人文情懷,讓觀眾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內,重新審視生命的價值與醫者的責任。未來,人文與科技大講堂將持續邀請更多像張院長這樣的生命導師,到校和逢甲師生分享,讓更多人受益於這些寶貴的經驗和見解。
分享: